
??年貨節50%旺旺來??
每天整點搶福袋 每天抽99元帶走任天堂
快來逛逛??【恐龍親子寶貝】米奇好朋友六面拼圖 9塊
現在加入會員還可以抽$8888紅利金喔
??https://goo.gl/PXF5jL
- 品號:4880402
- 訓練小朋友對圖像認知
- 增進手眼協調
- 可拼成六種圖案
商品特色
1.拼圖可訓練小朋友對圖像認知,激發小朋友推理思考能力。
2.立體六面拼圖是一種趣味性教具,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增進手眼協調,培養觀察力與專注力。
3.此產品為塑膠材質,可以拼成六種圖案。
4.內容物:4×4cm立體方塊6面拼圖×9塊、彩色6面拼圖完整圖片×6種、完成圖片×6張、底盒×1個


規格 |
|
---|---|
分齡閱讀 |
|
學習教具 |
|
時事分享
胸罩的起源撲朔迷離。早在1859年,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他發明的『對稱圓球形遮胸』申請了專利,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。1870年,波士頓有個裁縫還在報紙上登廣告,售賣針對大胸女性的『胸托』。到了1907年,專門設計長袍的法國設計師保羅?波烈聲稱:『我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。』雖然不知道他到底設計了什麼,但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。
同年美版《Vogue》出現了『胸罩』(brassiere)一詞,胸罩開始被大眾熟悉和接受。鑑於保羅?波烈和美版《Vogue》在時尚界的地位,我們認為胸罩從1907年起,正好100歲了。胸罩比一切其他服裝都更能表達兩種相反的慾望——遮蓋身體的同時又強化和展示它,胸罩的性意味和儀式化的成分,構成了女性矛盾的歷史:既透過客觀對身體的束縛來順從壓制,又主觀上突出身體來打破禁忌。
與『束腰』的鬥爭
根據人民網報導,有個叫郝桑的服裝史學家專門收藏束腰,其中製作於1860~1870年的被這樣描述:『質料為暗黑色絲綢,內有細棉襯裡,設計極端復雜,針腳細密,用了20根鯨骨,140條繫帶線。』胸罩出現前,女性戴著這樣的東西已經超過400年,胸罩的首要任務就是擠掉束腰。
束腰起源於宮廷,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,為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,竟出現了將乳房托高的效果,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,乳房清晰可見,一時成為潮流。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,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,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。胸罩出現前夕,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、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,如果膽敢脫掉束腰,姿態鬆散,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。
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買不起昂貴的束腰,又會妨礙工作,還應運而生了平價的小束腰,胸前繫帶,不必僕人幫忙。當時上流階層有絕對引領潮流的優勢,雖然胸罩的發明人保羅?波烈專侍貴族,他那脫了束腰的老婆也僅僅被當成驚世駭俗的超時髦人士,效仿者寥寥。
18世紀中期,歐洲有過一股由醫生發起的反束腰運動,打著科學的旗號,與反奶媽運動並肩作戰。有名的言論出自法國一位叫波諾的男人寫的小冊子:『使用鯨骨束腰導致人類物種退化,違反自然規律,增加人口減少的危機,劣化了男人的品質。換言之,女人名為孕育男人,卻讓他自受孕成形那一剎那便受刑。』這種自私的男性觀點著實叫人惱火,但目標卻與早期的女性主義者相同。
1876年,美國的女性存在主義教母烏爾森(Abba Goold Woolson)在一次反束腰演講中說:『我存在,首要的角色不是妻子,也不是母親,而是女人,我有作為女人存在的權利。新女人有權穿得堅強、舒服與快樂。』可沒人聽他們的,雖然束腰讓女性遭了罪,並以色情意味符合男性的『勾引原則』,可婦女比男人更多利用了性感而出人頭地,只要不脫下束腰,就有晉身上流的可能性。
胸罩證明了戰爭與繆斯可以共存。『一戰』一爆發,德國和法國也相應發起了『束腰』對『胸罩』的大戰。一幅刊登在德國《萊比錫新聞》上的廣告痛斥巴黎人發明的『胸罩』是危險的,強力推銷真正的德國精神束腰,它直扣至腰部,給乳房盔甲般的支撐。不過,胸罩大戰跟真實戰爭一樣,法國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。
20世紀60年代的無帶胸罩廣告。
『一戰』後是史上少數平胸風潮之一,社交女孩努力顯得平板,好讓長串珍珠項鏈順身而下,人造絲也問世,胸罩價格低廉,要勾引的貴族男性日漸破落,女性必須外出工作,便利的胸罩成為首選。接著是『二戰』。美國政府號召女性拋棄藏有大量鋼絲的束腰,以支援戰場,據說3年間節省了2.8萬噸鋼材,夠造兩艘軍艦。正逢華納兄弟公司剛拿到胸罩專利,適時推出全布胸罩,還給信鴿設計了布背心,大發了一筆戰爭財。
此後不論流行大的、小的、尖的、圓的,束腰再也沒有取代胸罩。在1994年的巴黎時裝周上,『高級時裝的曲線與束腰』又驚鴻一瞥,由唐娜?凱倫推出,以塑膠撐骨製成,比前輩要適於穿著,但依舊不大方便。從束腰到胸罩的轉變,女性看上去獲得了解放,但取代鯨骨束腰的是現代審美標準的『肌肉緊身衣』,要想達到標準腰圍必須減肥,要想胸部高聳還要隆胸,比起只要穿上束腰成本更高。
『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……』
『侍女胸罩』公司(Maidenform)發跡於上世紀20年代,正值平胸浪潮,可這個公司不管風向如何變換,始終堅持一個宗旨:製造有托舉功能的胸罩,塑造女性弧形曲線。1949年,侍女胸罩推出『夢想』系列廣告第一篇,一個女人身著緞質胸罩,廣告語為:『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,逛街。』此後這個系列廣告一直延續,60年代性解放時期,廣告語變成了:『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,抓住公牛的角。』美女手抓牛角的樣子頗有性意味。
1953年一女議員競選阿拉巴馬州州長,競選詞是:『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,當了州長。』後來她真選上了,有諷刺意味的是沒過執政期得了乳腺癌而死。這個系列廣告前後持續了20多年,成為無數卡通、賀卡,大眾文化模仿與反諷的對象,改編語包括:『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,80天環遊世界』,『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,因不雅暴露被捕』……,『我夢見』廣告揭開了胸罩的新篇章:女性再也不管男權思想和女性主義怎麼標榜,而徹底臣服於時尚工業製造的假象。
能讓乳房高挺的魔術胸罩是典型代表。40多年前就已經發明了,突然在1991年大放異彩。美國的『莎拉李親密公司』(Sara Lee Intimate)獲得魔術胸罩在美國的銷售權,撒下千萬美元廣告費和五花八門的銷售計劃。時尚雜誌為其推波助瀾,1992年《Vogue》寫道:『顯露乳溝,遊走於走光邊緣的胸罩,最能展示新女性魅力。』1994年5月,魔術胸罩在紐約的初登場可謂大陣仗:百貨公司門口不僅有管樂隊吹奏恭迎,還有一隊歌劇男高音高唱讚歌,運送隊伍是一支美豔的啦啦隊,乘坐專用纜車抵達,而主角——魔術胸罩,被裝在防彈運鈔車裡,清晨就排隊的搶購者蜂擁而上,魔術胸罩成了胸罩乃至服裝業最讓人驚異的奇蹟。
倡導新奢侈的公司裡,胸罩製造商『維多利亞的秘密』始終被當成翹楚。發家故事不過是一人收購了一家快要破產的內衣小店,發現前任店主一直以為都是男性幫女性購買內衣,在店裡搞了很多皮革和黑色布置,使女性顧客心生抗拒。收購人沒想設計出什麼新型胸罩,卻精心編造了一個創始人故事:維多利亞是個英、法混血,她聰慧又典雅,成熟又時尚,在倫敦的高尚住宅區開一間專賣歐式風情的內衣小店。
不論產品開發,市場營銷還是店鋪設計,『維多利亞的秘密』始終圍繞著這個虛擬人物。品牌迅速迷惑了消費者,在美國平均零售價比同類產品高出10美元,卻是自1997年始增長速度最快的內衣品牌。失敗的『前維多利亞的秘密』說明了胸罩的誤區:不要讓羅密歐決定胸罩的式樣,頭腦才是人體最性感的部位,胸罩的問題還是問朱麗葉吧。成功的『維多利亞的秘密』則證明:要想讓女性掏腰包多麼簡單,只要編個故事。
胸罩跌宕的前世今生也許被隱匿在塞得過滿的衣櫃裡,女性木然地穿上它,脫下它,卻永遠不能忘記它在個人歷史中的瞬間。女性13歲跟著母親第一次走進一家胸罩專賣店。母親是個簡單地把生活分成『支持』與『反對』的人:噴髮膠,支持;不塗唇膏就出門,反對持不戴胸罩,絕對絕對反對。母親告訴她,這些小事反映了女人如何對待自己。母親要幫她挑選三件胸罩:一個白色標準型,一個米色的夏天穿,一個藍色的留待冬天(黑色太猥褻了)。店員在她換胸罩的時候進進出出,她覺得受到了粗魯的對待,但她們根本不注意她剛剛發育的胸,而專注於那些產品。她穿著新買的胸罩走出店門,默默跟在母親身後,臉上既有成為小婦人的喜悅,又有對成長的惶惑。這種表情在幾個月前她初潮那天有過,在幾年後她失去了貞潔時會有,在更多年後她初為人母時又出現了。本文原載於《三聯生活周刊》。
1990年瑪丹娜把內衣外穿發揚光大。3EA116916E451719